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党支部书记许蕾——发展特色产业 带动村民增收******
吃过午饭,许蕾照例前往六冲河畔观光步道施工处。河岸边,工人们正拿着锄头平整路面,推着小推车运石头。经过两个多月的施工,观光步道已初具雏形。
许蕾是党的二十大代表、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党委副书记、化屋村党支部书记。两个多月前,在北京参会的许蕾接到消息,村里观光步道动工了。刚从北京回来,许蕾就赶到施工现场,鼓励大家争取在春节前完工,“这样就能在春节假期接待游客了。”许蕾说。
化屋村地处乌江上游,位于乌江源百里画廊风景区内。这些年,依托独特的山水风光,化屋村的乡村旅游发展越来越红火。“但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。”许蕾说,村里虽有旅游公路,但未实现人车分流,离河边又远,游客难以近距离欣赏沿河风光。
今年4月,许蕾等村干部和村民们合计,决定沿河修建一条观光步道。从争取项目资金到讨论设计方案,半年多的时间里,许蕾没少费心思。
听说观光步道要修到自己家门口,化屋村村民王光元积极加入施工队。这几年,王光元开起了农家乐。“观光步道修好后,会有更多游客过来,农家乐的收入估计能翻番。”王光元说。
王光元承担观光步道部分路段的施工管理工作,每天工资约200元,普通工人每天也有150元至180元的收入。“为保障村民就近就业,观光步道项目资金的30%用于支付村民工资。”许蕾说。
村里房屋改造也是许蕾的操心事。“结合村民意愿,适宜发展餐饮民宿的,对其房屋外立面进行统一改造,展现少数民族村寨的独特风貌。”许蕾说。
去北京参会,许蕾带了两套展示苗绣和蜡染元素的服饰,让更多人了解化屋村的特色苗绣。还没等许蕾回村,订单就从四面八方飞向了化屋村。
“嗒嗒嗒……”苗绣车间里,村民杨飞和其他工人正忙着赶工。“许书记,200多套订单,我们大约完成一半了。”杨飞十几岁时就学习苗绣手艺,前些年一直在外做水泥工,见家乡大力发展苗绣,她在2019年回到化屋村,成为苗绣车间的一名绣娘。“工资和在外打工差不多,还能照顾老人小孩。”杨飞说。
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发展乡村特色产业,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。立足化屋村的资源禀赋,我们大力发展苗绣、黄粑、黄姜、黄牛等产业,村里的合作社取得了不错的效益。”许蕾介绍,今年6月30日,合作社给村民分红60余万元,春节前还将进行分红。2021年,化屋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.93万元。(记者 汪志球 陈隽逸)
斯潘达勒姆空军基地——北约空中警戒前哨******
自乌克兰紧张局势加剧,美国便向靠近俄罗斯的区域部署先进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。美F-35战斗机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不久,就抵达位于德国西南部莱茵河流域附近的斯潘达勒姆空军基地。美国驻欧洲空军声称,这是为加强北约集体防御的谨慎措施。
作为美空军的重要海外军事基地,斯潘达勒姆空军基地坐落在埃菲尔山区之中,紧邻比利时与卢森堡。该基地拥有超过3000米的主跑道和2400米的辅助跑道,长期驻扎有5000名美国现役军人和7000名服务保障人员。
回望历史,二战结束后,美英法三国根据《波茨坦公告》的条款占领德国西部。北约成立后,为应对冷战紧张局势,美国希望将其驻扎在西德的战斗机部队向莱茵河以西移动。经协商,法国最终同意在莱茵兰-普法尔茨占领区内建立空军基地。1951年,斯潘达勒姆空军基地开始建造,该基地被称为二战以来德国土地上最坚固的基地之一。
该基地建成至今,驻扎过多支美空军部队。1953年,该基地正式启用,成为美驻欧空军第10战术侦察联队的司令部。第10战术侦察联队在斯潘达勒姆空军基地驻扎期间,先后更换多款战机以应对来自苏联的压力。此外,美国空军多支部队轮番调至该基地,部队搬迁调整频率极高。
本世纪以来,因斯潘达勒姆空军基地配套设施完善,美军战斗机参加欧洲联合军事演习期间多在此停留并接受补给保障。随着北约行动的推进,该基地战略作用日益明显。2015年,美军第354战斗机中队从戴维斯-蒙森空军基地部署到斯潘达勒姆空军基地,以支持大西洋决心行动。俄乌冲突的爆发,更加凸显了斯潘达勒姆空军基地的重要战略地位,由该基地实施的空中警戒行动不断增多。
可以预见,未来斯潘达勒姆空军基地的作战力量还会增加。这也再次表明,执迷于霸权主义的美国“干涉成瘾”,是世界和平的最大破坏者。(■茅蔚业 周嘉政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